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肺癌研究团队2022年度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2.10.16 11:49 来源: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

1015日下午,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肺癌研究团队2022年度学术会议在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隆重召开。团队负责人马胜林教授,首席科学家林能明教授、胡坚教授与周建娅教授,特聘专家高建青教授与朱虹教授、以及团队骨干携部分研究生出席会议。

       会议由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科研部主任张仕蓉研究员和浙江省肿瘤临床药理与毒理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博研究员共同主持。会议伊始,会议主席林能明教授介绍了癌症研究院对各个研究团队的建设要求及会议目的。接下来会议特邀浙江大学国际校区科研与成果转化部副所长兼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刘坚研究员、浙江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苏丹教授、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所长高建青教授、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主任胡坚教授分别作主旨报告。林能明副院长作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肺癌研究团队2022年度工作汇报。

       刘坚研究员以“系统性研究肺(鳞)癌发病机制“为题与大家分享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以肺鳞癌中关键驱动基因缺失为科学问题,他找到了LKB1JNK1/2这些与肺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针对肺腺癌转移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这一问题,他系统性揭示了miR-495SMAD4抑制肺腺癌转移的机制。此外,刘坚研究员也为我们讲述了肺癌发病机制研究中的新切入点染色质环重塑,还分享了其课题组构建的肿瘤多组学数据库,为我们生动展示了多组织的组学整体分析的研究方法。

浙江大学国际校区科研与成果转化部副所长刘坚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苏丹教授以“免疫逃逸与早期肺癌肿瘤演进研究“为题作学术报告。她首先介绍了肺腺癌所面临的肿瘤微环境特征,指出其异质性起源与基因组不稳定、表观遗传修饰等方面息息相关,提出了“突变&甲基化——免疫逃逸——肺腺癌进展”这一病程的发生发展通路。她还指出,早期肺鳞癌旁组织较肿瘤组织具有更多的免疫细胞浸润和更少的免疫抑制因子;无论肿瘤组织中的免疫浸润程度如何,癌旁具有高免疫浸润的患者预后较好,突出了免疫微环境在癌旁组织中的作用以及其对I期肺鳞癌预后的影响。

浙江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苏丹教授作主旨报告

       高建青教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药物研究开发的全过程链,并指出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剂研究中的靶向递送系统这一领域。近年来,高教授的研究主要围绕干细胞组织再生(软骨/脑缺血/皮肤)、使用纳米技术的肿瘤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干细胞用作基因传递系统、透皮治疗系统和药物控制释放。他以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为例,生动展示了利用新的载体和光可激活的自组装体克服耐药,利用干细胞介导的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案例,在药物研究开发的下游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所长高建青教授作主旨报告

       胡坚教授以“侵袭性IINSCLC围手术期诊疗策略及优化“为题分享报告。胡教授首先介绍了其流行病学背景,点出了侵袭性肺癌的特征,再提出以分子诊断来为肺癌患者进行精准分期。接着,他分享了针对IINSCLC的治疗指南与临床研究,包括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术后放疗或靶向治疗这些方面。他还提出了IINSCLC治疗新模式探索,提出将化疗药物作为免疫治疗的“引药”的革新思想。最后,胡教授以新理念、新实践、新探索的思想为报告做了收尾,为IINSCLC的诊疗优化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主任胡坚教授作主旨报告

林能明副院长就“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肺癌研究团队2022年度工作汇报”进行介绍。林院长首先介绍了肺癌研究团队成员组成及主要研究方向,着重介绍了2022年度团队研究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实施进展和标志性成果,肿瘤样本库及肺癌临床数据库设施建设情况,以及本肺癌研究团队对学校肿瘤学科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林能明教授作主旨报告

       在讨论环节中,与会的周建娅教授等团队成员相互介绍了各自的研究领域,并为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肺癌研究团队如何有机结合并做出更优异的研究成果建言献策,会议现场讨论气氛活跃。

大会讨论环节中各教授积极发言

最后,会议主席马胜林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研究团队重点工作进行部署。他提出我们始终要以基础临床转化为中心,加强交流合作和资源整合,勇于在浙江省牵头做肺癌的大量集中研究。发展要有特色,要积极开展药物的IIIIII期临床研究,开展短、平、快的创新性研究,鼓励围绕临床问题开展研究。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从而在国内乃至国际领域中产生积极影响力,为肺癌的基础临床转化研究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