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多学科精准诊疗和综合管理研究团队

肺癌多学科精准诊疗和综合管理研究团队

团队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核心,依托浙江大学“双一流”平台,整合医工信优势资源,致力于建设并培育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肺癌发病新机制-早期诊断的新方法-治疗新药物筛选及验证-治疗新器械设备开发-治疗新模式的建立以及肺癌疾病管理的一体化优势团队,努力提高辐射区域内肺癌诊治的整体水平,打造浙江大学肺癌研究和应用团队的国际影响力。积极发挥学校及附属医院的学术联动作用,强化医疗技术的辐射效应,提升区域健康信息服务及应用能力,大力发展智慧医疗,构建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综合服务新模式。以医工信结合为抓手,重点突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关键技术,布局未来医疗模式。

肿瘤耐药与免疫研究团队

肿瘤耐药与免疫研究团队

本团队长期以来一直从事肿瘤相关基础生物学研究,重点关注DNA损伤响应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过程中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调控机制以及基于多组学的肿瘤异质性和耐药关键因子分析和免疫作用机制研究。本项目将在已建立的细胞模型,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发挥各课题组的研究优势,结合临床样本和多组学数据,从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计算生物学和大数据生物学信息学等多纬度去解读基因组不稳定性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之间的关系,深入阐明其调控机制,为指导精准病理诊断分型以及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精准治疗方案的筛选提供重要的理论研究基础。

恶性血液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团队

恶性血液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团队

   团队负责人:金洁;首席科学家:主鸿鹄;学术骨干:佟红艳、谢万灼、俞文娟、孟海 涛、申屠建中、古莹、那仁满都拉、徐荣臻、钱鹏旭培育团队以血液恶性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团队成员近十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200 余篇,2012年以来在NEJM, Lancet Oncol, Cell, Cancer Cell, Cell Stem Cell, Blood, Leukemia等 IF>10的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目前团队的重点任务包括:1、发展前沿医疗技术,建立高水平的临床转化研究团队。2、打造一流国家级血液病中心,引领浙江省血液科医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3、建设高水平科创平台,实现精准医学大数据整合。4、拔尖医学人才、团队引进与培养。5、增强区域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发展。

智慧大数据和临床检测平台的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团队

智慧大数据和临床检测平台的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团队

本团队以吴息凤教授为负责人,汇聚了一批跨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的学术科研团队。本团队具有巨大的优势及良好的工作基础,将充分运用多学科交叉优势,及公卫和临床相结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构建一系列严谨多样性的国际领先的大数据平台,结合社会、个人和分子水平的大数据进行多元化的大数据整合分析,开发创新的临床检测平台,探索和创新未来的新的癌症诊断生物标记物,探索转移癌症保健的重点从专科医院到社区初级卫生保健,挖掘临床决策支持人工智能工具,汇聚多学科以及临床和企业界的联合以实现和促进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不断提高研究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泌尿系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团队

泌尿系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团队

团队带头人:谢立平;首席科学家:金勇丰;团队骨干:陈江华、滕晓东、金百冶、沈柏华、汪朔、 夏丹、郑祥义、刘犇、俞建军。团队负责人谢立平主任领导的泌尿外科实验室,建设有相应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免疫研究室、移植病理室、细胞培养实验室、动物实验室等,5年内在European Urology,Molecular cancer等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4篇。团队首席科学家金勇丰教授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在Nat Struct Mol Biol,Nat Commun, Nucl Acids Res, RNA, MBE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团队整合泌尿外科,肾内科、病理科、基础医学等学科力量及人才资源,致力于以RNA检测、治疗为核心的基础与转化研究,尤其是RNA干扰,RNA激活对泌尿系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的相关研究。致力于进一步深化泌尿系肿瘤精准诊治和全程管理的临床研究,并加强泌尿系肿瘤的基础研究和适宜技术转化。

乳腺癌免疫与代谢微环境研究及其临床转化团队

乳腺癌免疫与代谢微环境研究及其临床转化团队

团队带头人:黄建;首席科学家:董辰方;团队骨干:方群、申有青、陈益定、杨卫军、王书崎、王超尘、朱永良、邱福铭、倪超。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肿瘤微环境失衡密切相关。探究肿瘤微环境,尤其是免疫与代谢微环境,已成为当今前沿热点和难点。团队长期致力于乳腺癌免疫与代谢微环境及其临床转化的研究,并已取得关键进展:1、发现乳腺癌细胞通过外泌体调控新型CD73+ γδT1 Treg细胞极化与浸润,促进乳腺癌进展的具体机制;2、发现Ca2+-NFAT1轴介导三阴性乳腺癌的恶性侵袭功能;3、发现 SOX10介导的UGT8表达促进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和转移的分子机制;4、发现关键蛋白SETD4调控乳腺肿瘤干细胞静息,参与肿瘤形成、恶性演化及复发转移的分子机制;5、基于多组学表达谱,通过估计免疫细胞亚群的丰度成功建立肿瘤预后预测模型;6、发现无毒高抗肿瘤活性树枝状大分子,开辟作用于肿瘤微环境的非细胞毒化物型抗肿瘤药物的新研究方向;7、发展了多体积微流控数字PCR分析平台及细胞3D培养新技术,模拟体内微环境药物敏感性预测,发展高效抗癌药物筛选平台;8、发展微流控液滴链技术,揭示乳腺癌细胞在体内转移的倾向性。团队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围绕主攻方向进一步开展:1、探索乳腺癌微环境关键免疫代谢调控机制与新靶点;2、探究乳腺癌转移前微环境的机制及其干预手段;3、建立乳腺癌精准医疗创新技术平台并促进其临床转化。本项目团队由多学科优秀人才组成,整合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转化医学、生命科学、化学微分析、生物纳米工程等学科,旨在为临床乳腺癌防治提供新依据、新思路及新靶点。 

肝胆胰恶性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团队

肝胆胰恶性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团队

团队带头人:梁廷波;首席科学家:白雪莉;团队骨干:沈岩、孙柯、严森祥、肖文波、单建贞、蒋天安、孙军辉、张普民、盛剑鹏。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肝胆胰恶性肿瘤临床和基础研究团队由浙大一院梁廷波教授领衔并担任首席科学家,以浙江省胰腺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汇集肝胆胰外科、病理科、肿瘤科、放射科、放疗科、超声科、介入科等临床科室主任医师及多位实验室资深研究员,承担包括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课题,通过开展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致力于建立肝胆胰恶性肿瘤早期筛查新指标、新技术;建立肝胆胰恶性肿瘤人工智能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体系;建立肝胆胰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精准治疗技术平台;建立整合肿瘤生物学特性的肝胆胰恶性肿瘤临床新分期;探索肝胆胰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新范式。

胃癌研究团队

胃癌研究团队

团队带头人:姒健敏;首席科学家:姒健敏;团队骨干:王良静、滕理送、林爱福、汪洌、金勇丰、吴加国、陈健、胡伟玲、陈淑洁、卓巍、陈淑洁;浙江大学胃癌研究团队长期从事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癌变的监测干预阻断及机制研究,在胃癌和表观遗传、免疫、胃癌转移难点领域进行了重要机制研究,在胃癌早筛、早诊和早治问题上做了系列创新性的探索,建立炎症损伤和干细胞定植诱发胃癌研究体系,提出胃上皮细胞衰老与胃癌发生的新假说;系统筛选验证了一系列在胃癌肿瘤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miRNA及多个胃癌相关候选抑癌基因;此外,团队率先创建了全国胃癌前病变监测平台,用于对高危人群进行癌变监测和预警。团队将聚焦胃癌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诊治领域的最前沿技术,以学科整合交叉为导向,瞄准胃癌早诊防治,提高患者生存率。进行胃癌前病变-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转移)全链条创新群体研究,强调早筛早诊早治,突出肿瘤转移难点问题,鼓励大样本人群研究,开发新技术新疗法,实现若干临床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开发应用。凝聚各附属医院胃癌诊治优势团队,医学院分子医学中心、生命科学院、生物信息学等跨学部研究机构,拓展国际合作。以胃癌研究方向分类融合发展模式,重点研究胃癌与表观遗传学研究、胃癌细胞命运与转移分子机制、胃癌微生态与免疫调控、胃癌生物样本库及生物信息学、胃癌和癌前病变无创定标活检和智能内镜开发、新疗法研发与胃癌的综合治疗等六大科学问题。

肺部肿瘤的病理基础与精准诊治团队

肺部肿瘤的病理基础与精准诊治团队

团队带头人:应可净;首席科学家:来茂德;团队骨干:柯越海、潘宏铭、陈恩国、刘鹏渊、孙继红、王平、朱益民、吴晓虹、刘婷、张红河、王英杰、阮文静、胡燕婕。肺部肿瘤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率位居首位的恶性肿瘤,预后不佳,造成了巨大的卫生经济负担。本项目依托浙江大学医工信交叉的学科会聚生态体系,由呼吸与危重症及相关肿瘤领域的资深医疗专家、基础医学研究专家、转化医学研究专家以及公共卫生系专家组成,围绕“肺部肿瘤的病理基础与精准诊治”核心内容展开研究工作。旨在通过三年的培育周期,建立区域内肺小结节/肺癌样本库、区域内肺小结节/肺癌患者综合诊治及随访数据管理平台;建立低剂量CT检查、人工智能医学影像、AI-ROSE、无创呼吸气体检测等肺癌诊断及早期筛查技术;推进区域内肺部肿瘤早诊早治及规范化诊治,推广肺癌初级预防;构建覆盖区域的呼吸介入诊疗平台,加强自主创新性科学研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发;探索肺部肿瘤的病理基础及发病机制。全面提升区域内肺部肿瘤疾病的诊治能力,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抗肿瘤创新药物发现团队

抗肿瘤创新药物发现团队

团队带头人:何俏军;首席科学家:吴育连;团队骨干:曾苏、高建青、凌代舜、董晓武、侯廷军、唐喆 、吴丹、钱玲慧、朱成梁、廖佳宇、曹戟。我国新药事业正处在从跟踪模仿向原始创新的战略转型期。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入手发现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并在靶点发现基础上设计和获得创新药物,并通过基于生物标志物的肿瘤分子分型,进而实现对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的主流策略。本团队拟从基于恶性实体肿瘤关键蛋白激活和调控机制的抗肿瘤药物新靶点发现,基于创新药物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发现,基于药物代谢和转运体的恶性实体肿瘤药物精准干预,基于肿瘤微环境的抗肿瘤药物精准递送,基于抗肿瘤药物临床毒性机制的干预和基于新型生物标记物的药物精准治疗策略六个方向,建设以抗肿瘤创新药物靶点发现和创新药物研究为核心的创新药物研发体系,力求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以研发抗肿瘤创新药物为特色的研究群体,成为我国新药事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肿瘤代谢研究团队

肿瘤代谢研究团队

团队带头人:吕志民;首席科学家:张普民;团队骨干:冯宇雄、周民、谢安勇、许大千、赵永超、陆林宇、李学坤、闵军霞、王宇浩、金洪传、Dante Neculai、郭江涛、朱美洁。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肿瘤代谢团队,由浙江大学转化院医学研究院吕志民教授任负责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普民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由来自转化院、基础医学系、附属邵逸夫医院等多个单位的12名肿瘤代谢相关领域的研究骨干共同组成。本团队将从细胞代谢这一全新的角度对肿瘤的特性和本质进行研究,全面揭示代谢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作用及机制,以期发现可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有价值的靶标和药物,同时,为肿瘤诊断和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带来新思路和方法,致力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子宫恶性肿瘤的精准防治团队

子宫恶性肿瘤的精准防治团队

团队带头人:吕卫国;首席科学家:狄文;团队骨干:汪辉、戈万忠、王新宇、程晓东、夏大静、沈源明、李晓、汪方炜、陆燕、隋梅花、王军梅、李杨杨、秦佳乐。浙大妇院妇科肿瘤团队基于肿瘤科开展研发工作,肿瘤科拥有床位100张,年诊治妇科恶性肿瘤2500人次,病种主要包括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肿瘤团队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开展针对年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研究、进行了肿瘤耐药阻遏策略的探索性研究、HPV检测试剂的研发和临床应用、以及AI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探索性研究。浙大妇院是浙江省子宫恶性肿瘤诊治技术研究中心主体单位,妇科肿瘤研发团队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1人、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目1项,国家科技部临床医学研究协同网络建设示范应用研究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国家III 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2项,主编《中国妇科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负责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治指南》的编写,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基于多类器官芯片的癌症药物筛查和疗效监测仪器的交叉前沿研究团队

基于多类器官芯片的癌症药物筛查和疗效监测仪器的交叉前沿研究团队

团队带头人:王平;首席科学家:张宏;团队骨干:方群、黄力全、周以侹、金洪传、贺永、董树荣、梁平、许迎科、吴丹、张祎、庄柳静。本团队依托浙江大学生物传感器国家专业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影像浙江省重点实验室以及组织工程与生物材料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研究基地,具有多年从事人体疾病,特别是肺癌、胃癌以及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早期检测与诊断的的生物传感技术与医疗仪器装备的研究基础,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的重大仪器项目、科学仪器专项、国家973、863以及国家和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在细胞和组织活性实时监测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基础。研制成功多种细胞和类器官、组织传感器,实现了对药物和生物毒素敏感、临床疾病的监测及量化评价等。本项目提出的基于多类器官芯片的癌症药物筛查和疗效监测仪器的交叉前沿研究将为癌症的医学基础研究,特别是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手段和创新的研究工具。

肿瘤细胞-微环境的信号网络研究团队

肿瘤细胞-微环境的信号网络研究团队

团队带头人:冯新华;首席科学家:徐平龙;团队骨干:李磊、金建平、黄俊、赵斌、朱永群、张龙、姬峻芳、靳津、林世贤、杨兵、宫亚南。本团队成员(冯新华);(徐平龙、黄俊、张龙、朱永群,冯新华);(冯新华);(李磊、金建平);(黄俊、张龙);(赵斌、靳津);(黄俊、朱永群);(徐平龙、赵斌、张龙、姬峻芳、林世贤);(黄俊、姬峻芳、金建平、杨兵)。群体成员年龄结构合理,是一支年富力强并有丰富经验的研究队伍,在信号网络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上处于国际前沿,有各具特色的研究体系以及互补的整体优势,适合承担肿瘤细胞-微环境互作这一复杂体系的原创研究。

肺癌的临床诊治与基础、转化研究团队

肺癌的临床诊治与基础、转化研究团队

团队带头人:林能明首席科学家:马胜林、胡坚、周建娅团队骨干:高越、夏冰、陈雪琴、王利民、江洪、王娇莉、徐如君、丁忠祥、王飞、余露山、刘坚、吴稚冰、江皓、张博。团队介绍:肺癌的临床诊治与基础、转化研究培育团队依托附属市一医院,联合附属第一医院、附属浙江医院、附属市肿瘤医院等单位获批建设,拥有浙江省临床肿瘤药理与毒理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省肺部肿瘤诊治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分子肿瘤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老年重大慢病防治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博士后工作站、杭州市转化医学研究中心、Ⅰ期药物临床研究中心及浙江免疫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等科研平台,拥有普胸外科、胸部肿瘤内科学 、肿瘤放射治疗学、临床呼吸病学、临床药学5个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团队结合现代肿瘤先进治疗理念,将放疗、化疗、手术、热疗、分子靶向、生物免疫及中医药等治疗技术有机结合,具备国内领先的胸部肿瘤综合治疗水平。团队紧随国际肿瘤学发展前沿,强调肿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是浙江省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iLCC)示范单位。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以放化疗、手术为基础的肺癌综合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肺癌分子标志物预警以及临床干预策略优化、以及抗肺癌肿瘤药物药理与毒理学研究。 

肝癌的精准诊治体系团队

肝癌的精准诊治体系团队

团队带头人:王伟林;首席科学家:孙毅、彭淑牖;团队骨干:胡汛、黄飞鹤、卜佳俊、毛峥伟、朱虹、黄品同、晁明、严盛、李江涛、史燕军、丁元。本团队由浙江省特级专家、香港外科医学院荣誉院士王伟林教授担任团队负责人,肿瘤学与转化医学泰斗、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 会士孙毅教授担任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我国外科学泰斗、普通外科学奠基人之一、美英欧法四院院士彭淑牖教授担任临床研究首席科学家。集结了一批包括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优青等,在肝癌研究与诊治领域具有突出业绩和创新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作为研究骨干。成员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力量,聚焦肝癌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分析及纳米分子影像探针、人工智能辅助手术优化及预后预测、肝癌程序性治疗纳米机器人的研发及转化。

肝癌全程精准诊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团队

肝癌全程精准诊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团队

团队带头人:蔡秀军;首席科学家:冯新华;团队骨干:李永泉、吴勇军、孙启明、王立铭、鲍虎军、林海、曹利平、叶学松、胡红杰、张钧、梁霄、吕芳芳、邬建敏、雷勇、陈铭、李江涛、蔡志坚、邵建忠、沈立、陈新、徐俊杰。根据肝癌精准化诊治、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的理念,团队构建了一个基于现代外科技术、人工智能(AI)、分子基因研究,以“精准诊断及治疗”为目标的肝癌综合诊治研究及应用团队。研究内容涵盖肝癌诊治全程,主要包括微创外科技术(腔镜手术、介入、射频),精准手术导航、肝切除术后肝再生、人工智能(AI)肝癌诊断,肝癌分子病理诊断、肝癌耐药性研究及个体化药物筛选、肝癌基因组不稳定性及靶向药物研究。通过组织分工明确、真实协作的联合研究,建立肝癌精准微创手术体系、肝切除术后快速肝脏增生的干预手段、人工智能肝癌诊断系统、分子病理肝癌诊断技术及研发针对肝癌基因组不稳定性的靶向药物。最终建立一个完整的肝癌精准诊治体系,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手术并发症、减少诊治创伤。通过团队建设,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肝癌诊治研究团队。